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分类目录归档: *生活* - 第2页

【teamwork、队友】停留在嘴上或形式上的“团队合作”

早在很早以前,我一直在和我的合作伙伴(和我身处同一个团队,与我一样处于负责人头衔的的)在灌输一种观点”团队合作“。

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在工作上做的事情都有可能给项目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大家一定要学会收敛自己的个性,要学会凡事都商量一下,不要什么时候都很喜欢主观判断然后下结论或者判断。

可惜的是,我这句话有点抽象,要解释清楚“它”;需要“失败”与“成功”的经历,并自身多次去反思才行。

就在最近的一周,合作不协调的团队开始出现了裂痕,加之外部压力,团队开始出现被动分裂。其实我本以为,之前我说过那么多就算大家不明白,这次的经历和经验已经能够让大家足以学会试着收敛和团结。可惜的是,没有见到多大的改观,可谓树倒候鸟飞;越是危机关头越能看得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品质。

就在最近的大规模人事变动里,渐渐的就证实了曾经那些称兄道弟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修养。凡事没有处在危机时,人对待该事的态度大多都不愿意去观察负面的成分,有甚者还出现厌恶的心理。所以当遇到负面成分占主导时,大部分人也寻求逃避、本能反应等(跳槽、内耗、内斗等);实为不择不扣的蠢货和傻子。

在很多事情上,人很难做出逃避,多数要选择面对;例如极端大到国际争端,小到两个人之间的口角之争。逃避仅仅是人的本能反应之一,并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当有可能再次遇到的事情时,如果不去解决,问题还在那里。

所以,总结一下上面叙述不完整的事件来看看。

一个配合存在问题的团队,且没有绝对大神参与项目的情况下,导致项目磕磕碰碰(已经是最理想情况),最后刚好公司内部人事斗争,接着导致人事大调整。

大家平时积累了长时间的“气”,终于在同一个时间爆发出来,然后绝大部分人选择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行事,虽然没有出现出格的事情,但人心已经散掉了,各奔东西。

如果站在一个看客(局外人)的角度去看这群人和事,只有“可笑”可以形容,很明显的问题,大家不仅没有意识到,而且事后也不加收敛的乱来。

可见“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嘴上的“团队合作”,而是从认知上的习得什么叫做团队合作。认知缺失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现代的技术在让人变的越来越懒,也在让人的智力水平起点越来越高,但也在让人的认知能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016-09-26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生活*, 思考

【teamwork、队友】停留在嘴上或形式上的“团队合作”已关闭评论

【要统治宇宙吗?】论某某语言或者开发框架最好的情况

早在刚刚参加工作时,对工作和C++、MFC抱着满腔的热情,非常热衷于讨论某某框架牛逼,某某语言很厉害。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逐渐认识到,潜下心来研究C++和用这门语言开发的东西是正确的,但也要理性看待问题。

现在新型崛起的语言或者库有很多,例如python(若干年前还没有现在火)、ruby(貌似一直都很火)、h5、css3/4、jquery等等。这些语言或者库的开发者们,为了迎合一些使用场景,于是做出了很多伪或真的native lib,能够使得这些原本需要解析器跑的语言,可以流化或直接编译成二进制或嵌入一个浏览器来跑。

有很多人渐渐的就认为了这个东西好,那个东西坏什么什么的。其实在我看来,用我最近正在看的心理学书来解释:“认知缺失造成的刻板现象。”

每一种语言或框架的崛起也好,衰落也罢。其实只是当前码农市场上为了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而想出的招数,当这些工程问题解决的逐渐成熟了以后,那接下来下一类工程问题是不是又会发生新的变化呢?

很早以前我很排斥java、c#和web方面的开发,我甚至认为数据库SQL开发都是没啥意思的;但随着现在一些实际的工程问题在逐渐凸显以后,我发现这些还真不能缺,不过作为一个不甘“无知”的人,我还是既然继续选择研究c/c++语言开发的技术,因为这些技术恰恰很可能是python、ruby、h5等分工领域的基石。掌握了基石,难道还怕上层的变化吗?

2016-09-06 | | *生活*, 思考

【要统治宇宙吗?】论某某语言或者开发框架最好的情况已关闭评论

【反思、困惑、】回首走过的这6年多!

这6年多大约经历了3家公司,算了算,属于跳槽较为频繁的人。

回顾一下这几年的情况:

— 技术层面 —

从最简单的代码填空,到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代码模式编码(反反复复一种模式),再到现在的全新挑战。技术层面越来越难和深,同样也越来越有趣。算是一种小小的成功(保持技术能力的持续积累的前进)。

— 经历的同事 —

从各种小心眼同事,到明争暗斗的同事,再到各种混乱的局面。开了不少眼界。

— 心态 —

越来越烦,整个人看问题越来越淡。

 

为什么会这样?

1,年龄

2,经历

 

年龄暂且不用多说,任何人都会遇到这一个关卡。

还是说一说经历比较有意义:

— 自身角度 —

1,自我定位有问题

2,性格中的劣势克服不够

3,角色变换不及时,存在问题

4,存在一定的孤僻

5,心理抵制部分人和事情

 

— 非自身角度 —

1,公司制度与格局

2,奇葩同事(急功近利 或 好高骛远 或 狂妄 ,等等)

 

 

人最难的不是遇到一个非常难的技术点,而是遇到了很难打交道的人。

什么样的人难打交道?我觉得满足以下3个以上的条件的人就可以视为难打交道:

1,被动,凡事都等着被推动

2,不懂得内敛

3,没有大局观,一切利于从自身角度出发

4,野心勃勃,但无德或无才的人

5,不知道什么叫做沟通与好好说话,动不动就扯着嗓子吵架。

6,不知道退步,处处都要比别人强势,或任何便宜都要占尽

7,拦功推过

 

事实上,人一出生下来都有有棱角的,都是在社会上渐渐的磨砺才变的圆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今,我都一样至少有3个以上的条件是满足的;我也在一点一点的克制和改善。随着对自己心理和言行的关注度增加,也逐渐意识到了部分行为的动机和后果,人也开始迷茫起来。

 

有时候,人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劣势或问题,其根本并非是人性坏。而是蠢或认知有问题,出于理解的出发点去看,或许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但如果你给予一定的宽容对方又不能理解,反而自作聪明的变本加厉,这就是令人无奈的地方。

 

有时候感情因素带入的多了,理性的事情就会很难了;如果不带入感情因素的话,又会让人觉得没人情味。这就是这6年多活出来的结论!

2016-08-17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窥视自我], *生活*, 思考

【反思、困惑、】回首走过的这6年多!已关闭评论

【误区、精神、神经】精神和神经一直被混淆

一说到精神病和神经病,很多人都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早在读书的时候,我的生物老师就纠正过我们这个问题。

从生物的角度去看,神经是人的一种组织,用于对外界进行感受并作出传导的组织,部分神经还会参与作出相应的反应(人身上的动物神经回路和植物神经回路)。最明显也最容易理解的神经组织就是大脑,大脑内部主要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电子在撞击神经元的时候,神经元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或不进行反应。

而精神,只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换句话说精神这个概念比较偏向于宏观的概念。精神这个概念与一定的神经、心理有交集。

 

当说一个人有精神病的时候,那这个人不一定会存在神经上有病变。

但如果说一个人有神经病的时候,这个人的精神可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016-03-09 | | [心理学], *生活*, 思考

【误区、精神、神经】精神和神经一直被混淆已关闭评论

【认知、行为】唤醒与注意的关系

前段时间,在和几个周围的聊天的时候,我偶然间听到了这样几种言论:

1,最近肠胃不是很好,就是在加班那段时间开始的,后面要注意一下身体了,不能蛮干了

2,最近总感觉没有什么成果,我并不是自甘堕落的人,所以应该是工作上的安排有问题

3,你们在用的这套框架是哪里来的?你都是负责维护代码的人,怎么连这套框架哪来的都不知道?

………

 

当听到上述几个言论时,我首先感到的是一种困惑和疑惑;怎么大家都往往这么容易下结论呢?而且我还能找出相当多的推理来说明,还有很多种可能性。况且结论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明显的因果关系。

今天正好正在继续看动机方面的文章,其中讲到高绩效、注意、唤醒有关的内容。下面对段话是关于唤醒和解释有关的方面一个简要概述。

===经不起解释的唤醒===
绩效理论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于应对经不 起解释的唤醒问题(Neiss,1988)。有大量的研 究表明,当人们能够解释唤醒的来源时,唤醒几乎没有什么心理学上的意义,否则,则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Schachter Singer, 1962)。例如,我正在跑步,若我知道心脏为什么快速挑动,我就不再关注自己的心率;然而,如果我注意到心脏剧烈眺动,且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我会立刻开始寻找原因,并且会处于高度警戒状态。
人们通常倾向于通过当前起作用的动机系统寻求解释。若和恋人在一起,我会将高唤醒的表现归于处于爱河中。若手上的事情使自己心惊肉跳,我会将高水平的唤醒归于自己的恐惧。

 

可见,当人对唤醒的原因不是很清楚的时候,人就会对唤醒造成的结果非常的在意。当人找到某个唤醒的唤醒源以后,大家就不会对该唤醒相关的事情太在意。

因此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由于人对唤醒的解释会影响到我们的注意和应对,假设当我们把唤醒的解释弄错了,那将会造成我们对源头判断的失误,由于对源头的判断失误可能会导致我们后续相关的思维和行为造成错误的结果(例如当唤醒源影响到我们的生存时,我们会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

要更应该重视唤醒源的解释是否正确。

2016-02-21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生活*, 思考

【认知、行为】唤醒与注意的关系已关闭评论

五年前!五年后!

五年前刚毕业,一转眼就过了五年。

回头想一想,变化还是蛮大的。对一些事情认识上发生的变化,对工作技能一点一点的逐渐了解。

最近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以后的路怎么走。

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因为偶然间听到新闻里说到,现在倾向于创业的人,往往都是年长一些的,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找工作。加之周围同事,一些所谓技术“大拿”的接触,确实心中有一种危机感和困惑。

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很多技能泛泛的人不也是在混着,靠着一些“聪明”的方式继续着,而一些人看着一身的手艺,继续在擅长的领域发扬光大,或者开始涉足较广的领域。同时周围还有这么一种言论:“活那么累干嘛,简单点不就好了吗?”

危机感的缘由更多是看到了,自身技能的匮乏,以及自身那些由于技能泛泛连换个工作的可能都很渺小,靠赖“赖”着不走过日子的,直到被老板一而再再而三的疯狂挤压价值的人。

 

由于想看看当前市场是个怎样的情况,所以在休息时间做了一个考察。

这些考察包含我当年去尝试过的地方,和没有尝试过的地方。其实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当年尝试过的其中两家。

第一家是做某金融行业软件的,说实在这家公司在名声还是挺大,但口碑也有点不好。大约是三年前去尝试过,当时就觉得该司管理混乱,指高气昂。技术含量或许有一些,但也仅限于少部分内容;最近去考察,虽然给人的感受是管理混乱的场面有所缓解,但内涵和狂妄也越来越严重,并且产品口碑也越来越差。目前公司运作说不上好和坏,只能说我不了解,反正人口流动很大的地方。

 

另外一家是我五年前去面试的,该司当时是回国人士创办的,产品也属于一个新兴行业,所以在当时也算发展期,但就在当时让我印象最差的还是管理方面,拼命招人,拼命筛选,可见投入方面是如何的抠门。五年后,继续去考察,大部分人估计都走了,但唯独当年面试我的那位哥还在。不仅如此,五年后公司比以前更小了一些,而且也拿了一些政府扶持来维持经营的样子。当年的产品也不怎么看见了,而是改为作别的相关行业。

 

回头认真思考这两家公司,其实大家都有一个共性:不求上进!

大家都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第一家因为自己的公司的背景或刚上上市,所以还混的过去。第二家连上市都错过了,主营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有点门厅冷落。

不仅如此,这两个公司内部的员工氛围也同样存在着:自大,狂妄,坐井观天等等。年纪轻的那群人还好说,年纪大的那群就真是祸害了,不知道啥时候就会把年轻人和公司带向歧途。

 

所以还是要抱着一定开放的心态去处理事情,懒一点或许没太多问题。但如果心态都不开放一点的话,那就太扯淡了。

 

希望我的下一个五年不要成为这样。

 

 

2016-02-18 | | *生活*, 思考

五年前!五年后!已关闭评论

年底烦恼事大酬宾

年底了,各种鸟事都来了。同样也有一些日常生活中不愿意去面对的事情,都集中在过年的时候被想起来。

对于这种年底烦心事集中大爆发的情况,我更多的理解成思维上的“放松”引起的。由于平时工作生活的紧张,容不得我们对任何事情多想半刻,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以草草了结而终,就是选择性无视来处理。年底了,思想一放松,人的思维就会产生各种漂浮,自然也会漫无目的的去考虑问题;一不小心就会碰到雷区。

最近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破事纠缠着,逐渐产生了逃避的想法 ;当然对于很多事情,综合考虑后终究还是要去面对的,所以就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它。不过,有些时候事异愿为。

在工作上,我希望我能够拥有一个靠得住的合作伙伴;生活上,我期望能够有一个共进退的伙伴。要求虽然简单,但又很困难。

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字面意思很清楚了,其中并没有其他夹杂的意思。之所以说难,那是因为在我接触的人群中,能做到的人很少!

当然!在过去的2015里面我也试图去磨合周围的人,尽可能的朝着我所需要的环境去打磨。尽管最终的结果是大家有所改善,自身技能有所提升。

但过程太过于艰辛了,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再说改变或者改善一个人是很难的;所以过程中的艰辛不用说了,都懂的!

如果说过程艰辛的话,我倒还能接受;但我所不能接受的,往往是过程中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你帮别人自身技能或能力提高了,而对方仅仅只会简单的理解成:找茬,没事找事………

 

最近因为对方的这类理解或者怨气的越来越大,我逐渐也产生了反思!“这样做到底是否值得?”

 

工作这么几年了,也懂得什么叫做自身的改变与适应了。既然工作上我对队友的改变或改善困难,那不如直接降低我本人对周围队友的期望,并努力尝试去适应就好了。

 

其实也没有必要这么纠结的,实在不行还能采取换工作的做法。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未必。但我很庆幸,至少我能够想明白了。接下来就是调整心态和行动了!

 

 

2016-02-01 | | *生活*, 思考

年底烦恼事大酬宾已关闭评论

人要学会思考,也要学会听别人的话

小时候常常困扰在同龄人之间打交道的问题上,总是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是被别人耍着玩,就是作弄;然后一度抑郁。

之后后来就尝试着学听别人说的话,渐渐的听着听着就听出差别来。原来人和人打交道的时候,除了字面言语上的交流,还有很多情感和隐含意的交流。

要想分辨隐含意和情感,一方面需要根据当时交流的语境、交流双方的关系、经验等等。

小时候长辈也好,同辈人也好;都和我说过很多话,我往往是习惯性的记住,然后再根据现实中的经历去和这些话进行比较,事实上呢?这种做法其实是错的!

因为对方说出这句话时,作为接收方,我们并没有搞明白对方最初的含义和想法;另一个对方说出这句话时,这句话是不是就适合作为接收方的本人?也有可能是对方一种长期情感的发泄而已。

 

反思从小到大,我一直在两种极端上。不是认真听别人的话,就是过于强调需要自己去独立思考。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我这样的做法话:听话的人和固执的人。

过于强调独立思考,往往容易排出对外界的注意,导致自己做出的决定或者言行比较片面。

过于认真听别人的话,那就完全抹杀了自己作为人的一个属性。

 

最近我在有意或者无意的在尝试一些,我本来没有做过任何认真考虑的事情。一方面是我单纯的想刺激一把,另一方面我想看看结果。比如,一个人走路20多公里回家会是什么样子的。

经历之后,发现无论是对走路这个事情的印象,还是对冬天的印象什么的,我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变化。有时候过于教条的强调自己的想法或者听话,还不如多想想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尽可能的少走弯路。

2016-01-18 | | [窥视自我], *生活*, 思考

人要学会思考,也要学会听别人的话已关闭评论

生活而不是活着

最近突发奇想,由于上下班坐公交时间太久,不如在手机里面存一点电影或者bbc的一些纪录片之类。

最近两周刚好看了几部电影,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都和自身工作、生活状态有关的电影:

《福尔摩斯先生 Mr. Holmes(2015)》、《少年班》、《煎饼侠》、《心花路放》

 

— 说说观后感 —

《福尔摩斯先生 Mr. Holmes(2015)》:

这部电影,我就觉得吧一句话:人独自的来到世上,人也是独自的离开。

人出生的时候,多数人是只有自己人,没有孪生兄妹的。当人辞世的时候,也有多数人是自己一个人离开的。本来就是独自一个人来和走的,有时候我们就要坦然接受独自或者孤独;不应该过多的去伤感和惆怅。

要耐得住寂寞,也要珍惜没有拥有“朋友”的时候。

 

《少年班》:

1,不要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过分强加到别人的头上

2,当有一个人愿意付出,并为你创造条件时,要能够识别出来,并珍惜。

3,团队合作与协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就像一艘船和水手们,各司其责齐心协力,否则早晚会船会人完(不一定会亡)

4,把握好自己,不要被外界迷惑了,小心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5,人不努力等于废人,但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出人头地。努力与才智需要结合。

 

《煎饼侠》:

1,人要有理想

2,要能够把理想坚持下去

3,既然要坚持下去,就不能太过于在意他人的蜚议

4,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够达成,要有心理准备。

 

《心花路放》:

1,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越急的事情越容易出事。

2,人空虚的时候,一定要能够把握好自己,要不然就要跟错人

3,不稳定的关系,终将会有破灭的一天。除非关系中的双方都在积极应对。

4,要学会放得下那些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

2016-01-14 | | [窥视自我], *生活*, 思考

生活而不是活着已关闭评论

下一步该怎么做?

一直在为这个标题烦恼,不知道该叫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因为最近在为一些事情在烦恼。有部分是私事,有部分是公事。差不多一半一半!一直很想抽个时间反省一下,另外就是总结一下,想出一个较为折中的应对策略。

因为一些烦恼的事情,最近不得不动怒。

我也突然觉得奇怪起来,为何会这样恼火。最终自我反省得到结论如下:

1,没有良好的长期规划。

2,事情执行受阻

3,没有得到良好的沟通,以及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

4,管不动人,管人吃力。

 

首先逐条说明一下,分析角度主要从自身和非自身出发:

— 1,没有良好的长期规划 —

自身:没考虑好后续工作需要如何开展,只是想着提前解决眼前的问题,堵住领导层的嘴,并按自己的计划迭代版本,到时候领导层不经过我进行抽调任何人时,有理有据。换句话说,还是想堵住领导层的嘴,别天天想着驴不吃草,还要驴跑的快。

非自身:公司层到底想做什么,都不知道;成天变来变去。

— 2,事情执行受阻 —

自身:对部分事情存在抵触心理,有意回避。这些事情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推动困难,进展越来越慢零的情况。

非自身:人力资源不足,因为被借调走人力。

— 3,没有得到良好的沟通,以及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 —

自身(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对部分人和事存在抵触心理,不愿意接触。对部分事情感觉无所谓,有一定程度的随性,没有正确理解领导层面说话的一些含义。

非自身(没有被进行良好的沟通):领导层面过于随性,任何事情没有做好充分沟通和确定。在人员你安排上,较为随意。事先沟通不充分要借调就借调,没有周旋余地。

— 4,管不动人,管人吃力 —

自身:对一些事情和人存在抵制,原因还在于沟通与自身心态存在问题。

非自身:对方融入团队较慢。

 

其实纵观上面的所有分析,基本可以看出几个内容来:

1,我自身有个性,没有做控制好。

2,我没有得到基本的尊重,然后出现情绪,接着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其他因素

从上诉三点来看,至少个性问题是力所能及并进行改进的。后续的话还需要在个性问题上进行克制一下。至于其他两点,我也只能呵呵。

2015-09-14 | | [窥视自我], *生活*, 思考

下一步该怎么做?已关闭评论

一转眼3年过去了,变化还真不小

就在上周的某一天,我突发奇想,想重新对我自己的性格做一次测试。原因还主要是由于最近工作上的一些情绪、心态、工作性质发生变化,本来想的也很简单;要么跳巢算球了。

不过事后想了一下,觉得不值才作罢。也是出于好奇和积极的心态准备纠正一些问题,所以才想到了3年前做的那个性格测试。

这套性格测试是某网上上付费做的,整个测试题算是买增值业务赠送的。

做完测试以后大跌眼镜,除非少数指标发生微弱变化,最大的变化还在于心态上。比3年前沉稳了许多,而且越来越追求“稳定”!不愿意冒险,也不太容易出现激进。

回顾一下这3年的经历,感觉也没有什么。但心态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连一些行为和做法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化中。

可能不是我没有感觉,而是经历的有点多,反而觉得很自然了。

现在我考虑问题很容易被人说:“多想”。但最终做事时,或者做事结果,往往我或多或少会多一点那么灵活性或优势。以前常常在反思,要不要活的这么累,而且也常常有人说我活的累。但反观这3年,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常常说我活的累的人,有一部分现在过的未必比我好多少。他们用思维上惰性来换取生活上的累!说来说去,目前为止我还是划得来,不仅让生活能更好一点,还锻炼了脑力。

简单说,总体上看生活还是较为公平的。

2015-07-26 | | [窥视自我], *生活*, 思考

一转眼3年过去了,变化还真不小已关闭评论

学着做人与管事 – (1)

随着我老大一步一步推动,走上所谓的“小组长”快有一个季度了。

起初还是比较排斥的事情,随之老大的逐步放手,人也被赶鸭上架的一点一点扛起一些事情来。

第一次管人,说实话还有很多不情愿。主要原因在于:

1,人不是自己招过来的,不一定大部分人都能招架得住

2,突然这么“升”上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服气

3,性格也不是管人那类性格

4,缺乏经验和管理者必备的很多因素

 

再说后面又臭又长的话之前,首先介绍一下,我之前在组里属于那种喜欢嘻嘻哈哈,讲讲笑话之类的人。由于平时对代码稍有兴趣,可能在代码层面上感觉比其他人略突出一点而已。

好的,回过头来说后来我来“接管”组里事情。

 

在“强迫”我上之前,我就考虑到有人可能会不服,同时可能一下子招架不住所有人。

但我还是依然保持着之前嘻嘻哈哈和一贯爱“喷”人的情况,接着呢,就这样和他们打哈哈哈打了一个季度。到现在算是逐渐理顺并渐渐走上正轨。

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比较深。

有的人说,一个“上司”需要保持应有的威严,和下属的关系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但现在的亲生经历告诉我,这不太可能;所谓威严就是威信+严肃。

我只是觉得同样一个意思的话,如果采用威严的方式讲出来反而或许很容易形成“口服心不服”的情况。所以常常和其他人嘻嘻哈哈,即便某个人有一个bug,我也不会很严肃的去说这个人有bug;我往往就是说,某某你有个锅,背好了。然后还在聊天窗口中加上萎缩的奸笑,接着就会看到某某人一番“不服气”的找bug原因。

经历过这样几次以后,发现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这种半开玩笑似的交流问题,并且工作效率也比较高,因为为了一点简单的“口角斗争”,往往总是兴冲冲的去代码里面找证据互相反驳。以前需要一天才能解决的bug,我发现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只需要半个到一个小时就能解决完。

回想了一下打游戏(dota2),其实也是一样的。人和人之间总是在互相“竞争”和“争高下”,而这种争高下并不是图例和图名,仅仅是为了图自身“价值”的体现。

如果一个bug,我采取命令是的口吻和其他人说,相比之下肯定反抗情绪的占多数。如果采取半开玩笑时说,往往对方除了得到一个台阶下,也给别人留住了争回面子的机会,自然会很乐意去做。

 

作为一名刚出茅庐的“管理者”,我觉得很多观点和做法还需要一点点转变,但在这一点上,我确实得到了一些成长。

ps:人最重要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小量的树“敌”!

 

2015-05-04 | | *生活*, 思考

学着做人与管事 – (1)已关闭评论

还需要加深对编程的理解!

转眼工作5年过去了,搞c/c++5年多。确切地说,应该是C++,因为纯粹的c语言没有搞过多少。

回顾这几年,感觉水平有一定的紧进展,应付一些问题感觉比起初学者来要得心应手得多。但事实上,我发现我还是什么都不会。

最近,领导私下给我打招呼,说是客户端这块代码会交给我去负责,他将去负责更大范围的东西。事实上,我比较抗拒也排斥,本身如果就论代码而言,我并不排斥,我们现在手里的这套客户端代码确实有很多值得进一步学习的地方。我比较头疼的问题在于人和人之间的打交道,让我去负责客户端的代码,也就意味着以后或多或少要关注客户端相关模块负责人代码上的工作。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给你面子,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很好打交道,也并不是所有人从心里愿意听你的“指挥”。说实话我本身比较排斥这件事情背后的一些东西!但大势所趋,看得出领导在一些事情上有意放手不管。不得不还得自己硬着头皮上,或者有些bug尽可能的放在我自己的身上去处理好。

readmore

2015-03-18 | | *生活*, 思考

还需要加深对编程的理解!已关闭评论

【2014年底总结】矛盾

——————– 这是2014年底总结 ——————–

本文目的:

1,回顾2014下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2,自省自身在2014年中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变化

3,总结自身身上的变化,并尝试制定应对方法

4,制定2015计划

—————————————-

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发现自己脑袋灵活多了。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明显发现理解花费的时间变短了,做事的准确性在逐渐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性格的变化。

越来越抗拒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被分心或被分心多次,对待情绪的压抑控制逐渐变强,但一旦爆发起来,部分情况下会出现夸张或释放过于强烈和完全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对问题的观察逐渐趋于全面的形势,处理问题的目标和方法更加现实和直接。

部分情况下,对问题的观察容易情绪化,例如,应付了事、不耐烦、抗拒;从而导致片面理解问题,无法更加完全的掌握问题的情况,使得问题处理失去理智,和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化趋势;时间一长容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条件反射。

2014年下半年目标是回顾基础数学知识,主要为了能够在2015进行对《算法导论》进行理解和学习。下半年对计划的执行力度不够,高数复习进度缓慢,严重影响《算法导论》的学习时间。

 

由于性格的关系,有时人过于争强好胜,有时过于流露直白;有时候容易将情绪主动引导到其他地方,反而自己给自己闹不愉快。

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加强理性思维。对于与自身关系不大、对自身没有太大利益的事情,应该尽量采取回避措施。

处理问题还是那两个原则:

1,有感情就讲感情

2,感情用完了,就讲利益,没有利益或利益太薄的事情,基本完全看兴趣!

 

2015年计划,需要制定的有效可行。首先要考虑到工作对学习的影响(工作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工作精力消耗对学习的影响、工作时间对学习的影响),其次需要考虑自身性格对学习的影响(懒惰、逃避、毅力),再次考虑其他额外的意料外事情对学习的影响。

2015年,相信工作将会成为比较头疼的问题。由于不对工作抱有太大的想法和希望,也不保有太多的理想,因此对待工作基本是几个处理方式和方法:

1,见招拆招。

2,应付但不流露出来,但也不积极主动。

3,忍耐,不要什么事情都要去说,对自身没有多大收益的事情,基本闭嘴即可。

2015年学习上,优先将数学知识学完,开始将周末时间利用起来,学习要抓紧在2年内过完算法导论+代码编程相关的书记,一共5本。

2014-12-03 | | [窥视自我], *生活*, 思考

【2014年底总结】矛盾已关闭评论

【重要】2014上半年回顾

2014我定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个是实,一个实虚的。

所谓实目标,就是一定要去执行,至于完成的程度至少达到60%(比掌握差些程度)

所谓虚目标,就是可以不执行也可以执行,对于目标的达成能达到20%即可(了解程度)

往往实目标主要是和未来职业规划有关,而虚目标主要和当前工作内容有关,或者是一个备选的职业方向。

readmore

2014-08-24 | | *生活*, now-way

【重要】2014上半年回顾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