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学]

分类目录归档: [心理学]

永远不要把总盯着别人问题的人当回事

当事情失败的时候,或者出现纰漏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双标狗是无辜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双标狗是在工作配合上能够给予别人正向的印象和积极的看法。

做事和人脉圈,能远离双标狗,就尽量远离。如果不能,那尽量投其所好,保持距离就好。

双标行为,其本质是一种认知障碍,对他人,对自身的认知障碍,无法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或选择性认知。同样,双标行为本质还存在一定的心智不成熟或心智上的腐朽,例如不好意思面对自己,怕丢面子等。

但是呢,对于判断双标行为也缺乏强有力的定义和明确,很多时候还是靠我们自身的一个主观印象和私交来判断。实际上,这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价值观求交集行为,很多时候容易误判,经验主义和共识主义,也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价值观的形成和被影响原因很复杂,来源于性格、先天环境、后天环境以及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

一般先天环境缺少元素较多的情况,其实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成长一般是很容易受限的,比如说,一个家庭环境好的人和一个家庭环境不好的人,他们之间首要的差别就是经济(物质),其次就是见识(精神)。出身家庭困难一些的人,其实从小一直到走进社会的一段时间里,很容易考虑的是养活自己以及眼前的利益(可以看作是格局),出身家庭稍好的一些人,对经济的掌控能力相对会强一些,所以一般不太会有较大的经济安全感,但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成为有钱人,说白了就是敢花钱。当然这在巨富和巨有势的出身人里,这个理论基本行不通,因为这样的家庭又会产生精神层面建设的失控。

所以呢,需要突破自己的一些固有限制情况,改变自己,这样才更好的去形成一个健全的价值观评价体系,即短暂的窗口期内的多种价值观的包容度。这样或许可以解决对他人评价的识别。

好了说回正题,扯远了。

为何不要把总盯着别人问题的人当回事?

  • 因为这种人要么想着推卸责任,要么就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处理问题不是正视自己,而是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成长和提高速度太慢,和这种人打交道就是浪费生命。
  • 和这样的人纠缠问题太多,就会渐渐陷入事做不好,做不完的窘境。
  • 影响自身情绪,弄不好还会搞了个自我怀疑出来,得不偿失的事情,完全没有太多必要

适当的梳理好自己的情绪,撇清关系,做好自己想做和该做的事情即可。

2021-12-07 | | [心理学], *生活*, 思考

永远不要把总盯着别人问题的人当回事已关闭评论

葫芦七兄弟故事(一)

首先提一下葫芦七兄弟这个标题的缘由,因为在2020年4月,本人换了一个工作,进入了某A公司(不是不爱钱的那人开的公司);这个公司在现阶段是在线实时音视频做的还不错的一家,无论知名度还是市场占有率,都确实到了一定高度。

选择这家公司的原因其实也蛮简单的,主要是想通过公司的平台,对自身的技术有个提高和成长。加入公司以后却看到的不是成长和学习,而是首当其冲的就是被拉去支援隔壁大部门的工作,接着就是被各种神仙之间掐架时候的各种有意无意的误伤(说白了就是拿我指桑骂槐)。

显然透过这样的工作体验是奇差无比的,况且这里面也感到了一丝丝各种奇奇怪怪的工作氛围。

入职到今天,已经经过了9个月了。最近听到隔壁部门在做一些人员架构上的变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实际上心里是有些不太舒服的。原因是隔壁组的老大要换,而过来的老大就是当初就是“恶心”过我的人。

书归正传,为何会写这个东西?

还是相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和心里状态做一个回顾和梳理,避免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问题,反反复复的出错。同时也便于做一些及时的心态调整和变化。其目的还是为了减少这些糟心事对自己的影响,也可以适当的让自己有机会和精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去进行。

为何这样取名?

因为组里有7个人,而这7个人各有所长,也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所以叫葫芦七兄弟比较贴切和理想。

这七个人是什么样的特点?

在我心里,这7个人的特点:

  • 老大,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也有一定的能力,思维活络。但也许由于一些原因,又或许自身的性格特点,自己很少做一些团队工作方面的输出。或者说,在我眼里,在一些团队带领方面没有体现出管理者应有的素养(实际上很多管理者都没有)。我的新员工导师,导师这块我觉得还缺少了一些工作方面的引导(代码)。
  • 老二,年纪不大90后。不太爱多说,性格特点比较主观,有一定自我或自负的情况,不通融,不豁达。工作技能有一些比我强的地方,但可能由于一些因素,或自身自负的原因,似乎并不以为然。
  • 老三,年纪应该很大(应该是70后),似乎是做编解码出身的。起初打交道的时候,感觉还不错,能够提出一些正向且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但细细接触后发现,做事情有点拖沓,人水平不错。如果人能放下一些身段,踏实一些,不管是技术之路,还是管理之路,我相信都会不错很多。加上确实技术上有一定水平,我会很乐意找他做我的老师。
  • 老四,我。脾气大,不喜欢得罪人,但也不是什么老好人类型;不愿意直接面对工作上的矛盾;同时是一个说话“啰嗦”的人(这里面分为有真的啰嗦成分,也有别人有意或无意找的接口!)。技术功底一般,技术技能比较杂,不想一直这样杂下去,想沉淀某种技术。对目前团队信任感缺失,不太想发言,或者说在等待能够把自身感兴趣的技术做下去做深的机会。
  • 老五,其实老五和老六是同一天入职的。但后来听说老五本来也应该是4月份日志的,所以就区分开两个人了。老五是某不爱钱老板开的公司出来的,起初感觉还挺不错的,但后续不晓得是不是什么原因还是怎么的,总感觉老五做事会有几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情况;所以当时还在对老五做了一些留意和观察,对他还是尽量抱着友善的态度,但持续保持适当的距离。据说以前是做android media framework移植裁剪和维护等(搞android os里面),人技术应该挺不错的,但给我感觉做事目的性太强了,我有点怵,所以敬而远之。
  • 老六,人其实挺不错的小伙的。就是给人感觉太爱表现了,说话做事有很多时候很喜欢信口开河,对技术了解不深不扎实的情况下,也会随便说出来。人本身也许没有太多坏心眼,但是太急躁没什么好处,有时其实我也挺烦和他打交道的,说话给人感觉很喜欢瞎指挥,太把自己当回事的情况,而且影响别人的工作效率;夹带私货(心)的时候有点多,成分也有点明显。有几次我真的忍不了,搞不懂他到底想要干什么,如果技术top1的话到还没啥好说的,关键是没到这个水准,做事的那股样子给人就一个大佬的错觉样,确实很难受。有很多时候,我并不想和这种人打交道,因为提高太少了。
  • 老七,刚来。目前看上去还是挺谈得来的样子。和老大在同一个办公地点,最近活跃度降低了不少,预计身上事情在变多了。或者其他原因,后续再看。

今天先写道这里了,下一篇,我想重点写一写七兄弟,我对他们六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以及我所了解到他们可能对我的看法或感受。

2021-01-04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窥视自我], 思考

葫芦七兄弟故事(一)已关闭评论

2020年总结

本文来自我在老家的一个IT社区发的总结,直接复制过来。

为什么发这个话题

步入中青年阶段,想法开始复杂起来了。(就连装X都不在那么的简单粗暴,而是采取了更为凡尔赛的做法)
心中的困惑越来越多,曾经的疑惑少不少,也懂了是是而非和利弊权衡。说话学会了装腔作势和假装诗情画意(2333,单身狗相亲被虐出的技能)。

  1. 有时候,都快怀疑自己是不是成为了当初那个最讨厌人的样子。 夜空中最亮的星 – 逃跑计划
  2. 有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选择和坚持是否是错的,或者不恰当。李白 – 李荣浩
  3. 有时候,想改变现在的状态。Say Yes – MKLA
  4. 有时候,那个人怎么这样,算了不想说了,说了没用,说多了还搞的大家伤和气,我还是买包瓜子和一个西瓜吃好了。演员 – 薛之谦
  5. 有时候,一直在问自己做人到底需要不需要继续保持着友善?(这里就不放歌了,Marilyn Manson的歌比较那啥)

回首过去

  • 小时候贪玩,高中中二且不听长辈的话,后来混了个大学文凭。
  • 毕业那个时候,看个网络新闻还管叫做“冲浪”,手机还是”hello moto”的黑白机;当时纠结于回老家,还是在外务工的选择。
  • 出于对专业的兴趣与常年叛逆的习惯,所以选择留在外面继续当一名代码施工人员。一晃十多年过去,母胎solo多年。看到严大大的回家帖子,我当时第一个反应是,喜提“勇于做决定和改变”。当时也心动了,原因很复杂。
  • 抱着试试的态度,2019年,分别选取了4个周末的时间回昆明分别实地踩点了几个处,同时也很荣幸的见到了社区的几位大佬,短暂的接触后,我就回所在的务工城市。这4次的实地踩点与同行/非同行沟通下来收获很多,也从各位昆明通那里学习了解到了很多信息和风土人情;很遗憾的是,我最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尽管我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但我需要很多时间去调整和适应,两种地方民风民俗的差异,并积极融入和端正心态;已经接受并可能由此带来的一些落差”,这个过程中严大大着实打醒了我不少。
  • 2019-2020,继续围城,继续怂,继续修福报。一睁眼一闭眼一年就过去了,老男人又老一岁了。

现在

  1. 都说程序员要掌握四门基本功课,坑蒙拐骗,哦,不,是CRUD。混社会也有些时间了,坑的话,自然手到擒来;蒙,这个还行,对付一下QA基本够用;拐的话,还不太会,主要是不太喜欢内推和拉帮派啥的;骗,这个只能说还需要继续提高,毕竟现在都是互相骗的年代,招聘常年挂着,实际上就是不招人,找工作的简历注水,各种架构嘴到勤来。每天一个big story,距离上市又进了一步。
  2. 想沉下心来做事情,不想做业务,只想做纯纯的技术;可惜公司目前还没给这个机会。
  3. 羡慕别人自由,不需要为了下一顿操碎心。也羡慕别人能为了自己的梦去追寻,哪怕生活看上去没有那么华丽。
  4. 家里的是太多了(主要是长辈们的鸡毛蒜皮的矛盾),每年过年回家都快麻木了;听听就过,基本没进脑子,不管什么事,即便是教我如何做人的方面,只要不听就对了,越不听还越不见得混不下去。能够吸收这些经验的一部分同辈人(包括行为风格),情况有点不太好。
  5. 在外组建的老乡聚会,回家建设的大军在逐渐壮大,还留守务工的亲们的心,也在渐渐离去。或许是当初我太理想,又或许这就是社会阶层的不同,又或许我不配,又或许生活压倒人心。
  6. 自从上次骨折后,我的山地车也很就没骑了,虽然不愿提起,其实还是心理有所回避;太怕自己玩嗨了,又搞惊险刺激的骑法。

未来

  1. 加油吧,打工人。为构建老板不爱钱计划,努力吧打工人。
  2. 往走好30岁这个阶段的年纪,尽量成为一个不惑而有豁之人。
  3. 琐碎哪些破事少一点。

不变的梦想

  1. 有房
  2. 有个旅行车(汽车)
  3. 有辆维斯帕(300cc 就好)
  4. 有足够养老的钱

刚步入2020年11月,秋意似乎不太浓烈。不晓得今年的秋天会维持多久便会进入冬。

年底将至,2019年和2020年经历了一些看上去还是比较大的事情,而也正是这些事情可能会带给我今后一些人生轨迹和选择偏好有很大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也才需要。

首先老生常谈的继续回顾毕业以来,或读大学以来自己的变化。

准备去读大学的时候 – 狂,因为考上大学了,以为自己牛逼了。

在大学里的时候 – 迷茫,在大学里没了保姆一样的老师,而是拥有者一大堆“不负责任”的老师存在。长时间和同学背井离乡的在一起时,真的有很多诱惑和“危险”(主要是自己对是非的判断上)。

大学毕业时 – 被迫接受现实,其实很简单,因为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商品。这不仅意味着大学在扩招,同时也意味着,大学教育不再要求继续强调单一技能过强。

工作第3年 – 接受现实,互联网这个概念的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房价逐渐的暴涨;同时大家为了利益而渐渐“淡漠”。

工作第6年 – 为了自己,程序员圈子也渐渐的开始进入“关系化、圈子化、帮派化”。自己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的社交,认为这样的社交太累,所以想让自己还在“年轻”的时候,多充实一些自己的工作技能,以此来规避“社交问题”方面的短板。

工作第9年 – 小拐点、棱角钝化渐渐凸显, 小拐点主要是还是工作和生活上都双双出现变化,有喜也有忧。经过社会毒打这么多年,棱角也渐渐钝化了一些。

工作第10年,遇到了很多问题,也渐渐的学会了一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心态也慢慢的平淡了很多;也懂得了舍与得。

其实我现在比较迷茫的是和人打交道方面、技术成长上。对于技术成长我所能做的就是选择相对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对于与人打交道方面,我就比较迷茫。

因为我在意很多方面:

1,和人打交道是很耗费精力的事情,不管是锻炼和掌握技巧,还是运用技巧。

2,我怕入戏太深,失去自己比较宝贵的品质

3,真的值得这样去改变吗?

以上这些情绪,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看作是:患得患失+迷茫+固执的综合体。

要解开这个情况,我想所能做的还是先从遇到的一个沟通对象类型开始分类。

我遇到过的人里面,都有些什么样的特征?

  • 自负,自负的人最可怕,也容易被利用。因为这类人往往过于忽视自己的弱势,乃至很多时候并不关注幻想与现实中自己的差距有多大,容易沉醉在自己的“成就”中,或多或少的会放大自己的重要程度。以至于出现在某个领域和所有领域中都有无所不能的情况。与这类人沟通最累,而且累的最为简单。所谓最累且最简单,是因为这类人多数沟通起来,只需要适当的言行符合他想,或能够满足他自身的自大欲望,便可。如果在重要位置或领导位置,有可能比较难处理。因为有可能会出现对方自负其来会胡乱责怪队友的,猪一样的行为。
  • 懒惰,这里说的懒惰,主要还是指一些投机取巧,把事情推出去给别人做,这类人有别于推诿。这类人是单纯只想拿钱不干活,但又愿意把事情交出来给别人,或者类似磨洋工。这类人其实我很不会打交道,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的性格现阶段很难包容这类情况,另一方面这类人有时候会影响到他人事情的进度,有时候还会让人出现两难的情况。处理这类人最简单的办法,很多都是直接把时间拿过来做掉。
  • 推诿,推诿这个就比较难说清楚了;因为这里面会有很多主观评价成分在面。这类感觉主要还是在于事情不想做又不愿意交出来,或者想找点接口刁难一下,或者鸡毛当令箭的情况等等。这类人一般不好弄,基本是靠关系解决的问题。关系建立就比较复杂了。
  • 傲慢,傲慢的人基本都有种自命不凡的心态伴随着。这些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些人一般确实在某个方面会比他看不上的那些人会有一些优势。面对比自己更有优势的人,他们有承认自己不行的一面。傲慢的人,主要是还在于地方远不远沟通,如果愿意还是有机会调和沟通。如果不愿意,甚至难以沟通,那么敬而远之也只是某种下策。
  • 偏激,这种人做事情一般容易走极端,或极端化。以前的我就是这样的。偏激是一种特征,很难去衡量好坏,多数时候需要积极制止,但制止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 唯利是图,这种人基本就是只看重利益了,利益是最重要的。不同的人程度会有所不同,有些程度比较重的人,就很危险。程度轻一些的,还可以适当的包容。
  • 帮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帮派这个东西,有好有坏,取决于帮派成立的初衷以及运作的目标。有些帮派属于纯粹技术累帮派,只要技术类型恰当也未必是坏事。但是如果是利益集团的帮派,那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利益始终伴随着大量的复杂事情和问题的,这种帮派里牛鬼神太多,很难处理问题。
  • 论资排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论资排辈的好处就是对“老人”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认可,但弊端就是“老人”的刚愎自用问题。这种情况下,很麻烦。
  • 友善,友善的人会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但不见得就很多。因为人善容易被人欺,这也是越来越严重的一个社会现象。但友善确实可以在社交中甄别很多类型的人,这也可以视为一种试金石。
  • 真诚,真诚的人,也容易被人欺。因为也许你的真诚别人并不领情,或者觉得理所应当,或者简直就是多余。但真诚的本质是容易简化沟通,因为可以省掉很多猜疑、猜测、顾虑,容易建立默契。
  • 青涩,青涩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也是最关键的时候,拥有社交青涩的人,往往有机会发展很稳固的长期社交关系。但也由于一张白纸,也容易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的五颜六色。

以上就是按照几种维度进行的分解,大部分人都拥有以上的几类情况,或一类情况。

本来就单单一类就够受了,有些类型的情况放在一起,真的有种极品的感觉。

其实我很难去运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去应对社交中遇到的一些人,从品类上讲来说,真的太复杂。从我个人心态上讲,有时候真的于心不忍。

毕竟有句话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现在唯一做的比较还行的,就是心态上的快速调整和长期建设,能够适当的控制自己的心态,尽量不去影响其他方面的事情和做事节奏等等。但一遇到打交道的场合,就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想逃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厌恶甚至是恶心。

在这块上,有时还只能拿那些不太难打交道的人来练练手,试着用几种沟通方式和方法来测试效果。同时也在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时,尽量保持一定周期的回顾自身的情况和言行。

适当的做出一些调整和可行性的方案,有时真的挺难的。

先就这样吧,纠结了几个晚上了。难得的一次练手机遇,适当试试看。

人到三旬而惑,惑而有许则立

30岁这个区间段,在我读那个年代,那可是黄金年代。但在这个年代则是伪黄金年代,35一条线,要么在一个时间窗口期成龙成凤,要么极大概率处于止步不前或倒退的阶段。

从小我其实并不喜欢读书,但喜欢上学。因为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属于学习成绩极端且不稳定的差生,这也导致了我初中高中学习中的困难原因之一,同时也造就了不喜欢读书,心中也就只有那么一个老师还算敬佩或听他话的情况。

最终的后果就是,文科成绩一塌糊涂,甚至连母语的语文课程中作文都写不来,几种文章类型,没一种是我会写的。

好在初中时期,老师要求我们读报纸,做剪报,并写相应剪报的观后感。从那时开始,我就渐渐的学会了些观后感的同时,也发现我其实对“技术”新闻非常关注,也比较感兴趣。同时对一些社会和经济类新闻也关注;随着读物从普通新闻到专业新闻,某种程度上也让自己的知识面拓宽的同时,增加了一定深度。

写观后感的时候,其实我发现,不仅仅是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同时也是反观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维度,理解角度等方面。

由此也开始写起了日记,当然,当初的我是不愿意被别人窥视心里,所以我特意写了两本日记,一本是老师安排的作业,另一本而是自己真实想记录下的日记。自己的那本日记,有时记录一下经历,有时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时也会做一些自我检讨,在写的同时也会通过平时补充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对自己的一些行为和心理活动试着做一些反观。就如这个blog里面的一些内容一样。

三十而惑,如果本科毕业就进入社会的话,算一算也算是混社会十年左右的熟练江湖人群了。该懂的规则,该清楚的玩法,不说滚瓜烂熟,至少已经从感性认识升级到了基本的理性认识阶段。

既然这样,为什么会惑呢?因为选择!正直壮年,脑子好用,身体还行,混社会经验基本积累达标,有时对未来可期也可预期,有时未来可期但不可预期,也有时未来不可期更不可预期;懵懵懂懂事实而非。

为何这样?因为半瓶醋!人在基本理顺当下之时,便会在阶段内更顺风顺水,但殊不知这样的情况下,人会逐渐萌生自负。更有甚至会由阶段性的舒适期或自负期,发展为本位主义,且将其固化并巩固为顽疾。人和人之间的不友好,扯皮也有一些原因由此而生。

惑是为豁、知、克等维度准备,一旦自我解惑过程不恰当,人就失去了豁达,自我认知,自我克制,如果自己社会地位高,社会资源丰富,这还好说;但万一自己的社会附加属性很平凡,那么很容易让自己停留在当下社会地位或降级为更底层情况。

最近换了工作,来到人均年龄29-30的公司,按理说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平均年龄。因为人在29-30之间,就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年纪,要说能混社会,这倒不一定,毕竟还算年轻,还能继续压榨几年劳动力。要说社会混不来,只要稍微踏实一点点,用青春换钱这也是一条出路。

所以30这个年龄段,我疑惑了,因为我不想成为当代盲流,或盲从一些社会价值观。因为长久胜过短期,长久的过程中无限可能,不过前提是良好前景的长久,短期那就是一锤子买卖,未来已定。

所以在这疑惑之年,我很想找到一种适合我自己的方法,既然自己在当下能够尽量顾及眼前利益,也能够为未来做好准备,必要时可以舍短(期)换长(期)。这都是三十而立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

也望自己能够走好吧,现在也刚好在一个比较社会的环境里;也是一种实践和学习的最佳机会,难得可贵。

2020-08-01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窥视自我]

人到三旬而惑,惑而有许则立已关闭评论

未来的不确定,令人是喜或忧,细细品一品,又耐人寻味和受教匪浅

偶然的机会,听到了Sergi Vicente的歌,后来就渐渐开始关注他。听歌会影响一个人的心境,也能够间接的反应出,现阶段人的心境如何。

在听Sergi Vicente的歌时,偶然听到了Suite Intima这首歌(网上Suite Intima – Sergi Vicente即可听到)。

长达13分钟的歌,能听出至少三种情绪表达。差不多2-3分钟为一个篇章。单曲循环,一遍又一遍,前60%的音乐有着很强烈的共鸣。

当我年纪小时,我看到的社会就是:叔叔、阿姨、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吃喝玩乐和无休止的学业。

踏入大学,“终于可以玩了的心态”和“我是万能的,我很牛X”伴随了我大学的前两年,大三大四开始,我无休止的焦虑、焦急和迷茫。

一方面,面领着继续升学还是踏入社会。另一方面,面领着家里总是絮絮叨叨的希望我回老家工作,一个人在“外面”(省外)太辛苦了,回老家才是父辈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

至于升学,因为自己小时候贪玩导致基础只是掌握不是很好,复习考研很吃力。尽管经过了一年多的备战,发现模拟题达标率还低于60%,心里就开始发慌发毛,开始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误的。尽管后面还是和努力的去试图提高自己的模拟成绩,但内心的焦躁一点都没有缓解。

至于就业,我大学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从外界看这可是当年的热门专业,但站在我们自身看,虽然是热门专业,但就业面其实在当时有一定的首先。因为我们偏向于信号和硬件,而硬件和信号是中国的短板,其可就业的主要方向位于珠三角地区那就是欧美部分国家。出国?想多了,出国有很多种出法,有偷渡,也有拿绿卡去世界一流企业干一份技术含量高,收入不错的高精尖工作。但每年国内双一流学校往国外输送那么多人才,我们这种不入流的公办院校学生,还是只能喝汤。

介于就业和升学的双从压力下,我发现这样无意义的纠结下去两个事情都很难推进,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plan a和plan b。

plan a:考研复习到大四上学习结束,如果模拟达标率还低于70%,直接转向找工作路线。

plan b:如果考研模拟题达标率成功稳定在70%,那么先参加考研,但找工作同步进行。只不过把重心适当的往考研方向靠。

因为心中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可行的思路,因此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很快进入大四,家里看状,也加紧了通过电话的说服教育,意图毕业后就回老家,考研的话家里支持的,就算考上研也还是期望回老家。

本来身心就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加之家里的不理解行为,让我一度陷入崩溃边缘。我认为我作为一名大学,我应该有我独立自主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只要这个选择不是特错大错的就好。

因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大一新生的时候,碰巧遇到了《疯狂的石头》热播,导演和主演来我们学校给大家做交流,我逃军训期间偶然“闯入”这样交流会,见识到了和家里(长辈)“作斗争”不一样的思想。

因为在大一和大二期间,看到了熊丙奇写的两本书。

因为在大二,遇到了在摩根士丹利和华为的前辈们的思想开导。

因为在大三开始,看到了浙大强哥的一些讲座视频录像。

我对大学受教育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学已经不再单纯追求成绩的地方,而是将人的思维、独立性、三观再塑养的最后一道关卡。因为接下来就是社会这个大环境。

所以呢,也和家里产生了很强的对立想法和对抗行为,自己当然需要进行下去的事情还需要继续。就这样持续了2个月左右(半个学期)。后来发现不对,这样不是办法,完全是徒劳且耗费精力的持久战,我自己最终会被拖跨。

所以我又改善了plan a和plan b。

新plan a:考研复习到大四上学习结束,如果模拟达标率还低于70%,直接转向找工作路线。但是现在本地(杭州)找,实在找不到,在考虑回老家找。

新plan b:如果考研模拟题达标率成功稳定在70%,那么先参加考研,但找工作同步进行。只不过把重心适当的往考研方向靠。工作杭州和老家一起找,如果考研成功读研,如果失败就看工作找的情况,老家工作不错回老家,杭州的工作不错回老家。

在新的计划里,会发现,针对在老家找工作的态度有强烈的差别化。为何这样?因为,考研一旦采取放弃的方式执行,那么我唯一还能搏一搏的就是在杭州找个工作,镀个金在回老家也来得及。

那么为何考研采取不放弃的方式还需要老家和杭州一起开找工作呢?因为研究生对父辈来说,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了解过是什么,更没有办法了解,万一考研成了,他们有可能会有强烈的疑惑,所以通过回老家找工作这条路堵住他们的嘴。万一考研成功,跑回来读研,也可以让旁人帮我说话,毕竟父辈嘛,永远都是别人家说的话比自己女说的话更可信,你懂得(中国式家庭)。

后来奈何家里怎么“骚扰”和“干涉”,我心态就是相对平静和安稳。

来准备毕业了,即将毕业了。因为本人基础实在太差,心虚,加上精力分散过于厉害,考研没参加,放弃了。

但换而来之的是,工作出奇的好找。班上的很多同学都还在苦恼的时候,我已经随便面试就能成,而且面试机会差不多是至少20来个,安排的满满当当,连饭都来不及吃。当大家都在一片哀嚎时,我似乎有点另类。当时还觉得有点奇怪为何这样,可能是我真的幸运?

直到活到现在,一次次回首去总结经验和寻找原因,我才发现。心态很重要,规划也很重要。

心态首先平和,能够让自己有更广的机会,心态的重整做,能够让自己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心态的细粒度微调,也是让自己的规划能够随着事态发展而在不较大改变大方向的前提下,适当的适应当下。

规划,有规划意识,是产生规划的前提。紧接着心态与规划行为的相辅相成作用,便可行程可行又相对灵活且大方向变化微乎其微的规划,结果也才能尽量达成。

很多事不是能够一气呵成的,我也是踏入社会这多些年,才一点一点的搞清楚。要说幸运的话,只是我刚开始的行事风格和目标有较大概率符合达成目标条件罢了,一个瞎猫碰到死耗子情况而已。

正因为未来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才会让人着迷,回过头去想一想,其实也不见得有这么多不确定,只是因为没有经历过,缺少有效的办法去发现和分析而已。人生就像一坛酒,有些酿出来的那就是醋,而有些只是口感一般的酒;再有一些就是口味不错,回味无穷的好酒。其原因还是酿酒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因素把握罢了。

2020-05-09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生活*, 思考

未来的不确定,令人是喜或忧,细细品一品,又耐人寻味和受教匪浅已关闭评论

不要轻易的羡慕所谓的高薪,而是要看时薪、前途和钱途

首先说一下为啥会写这个文章,主要还是因为最近遇到某些大公司的人,实在受不了那种高高在山的样子,以及一些小朋友的各种有色眼镜去看待农民工一个月两万的收入。下面就是正文:

 

 

我现在基本不看高薪职位,更不会向往什么大公司。原因很简单,中过不少招,刚刚从这些坑里爬出来。

首先,一个公司对人力的支出成本大致如下:
1,五险一金及其其他可能有的福利或保险(公司部分)
2,房租、办公用品成本均摊费
3,员工工资以其他奖金

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些?因为当年在某大公司的时候,我和 hr 混的相对熟,他们告诉我的一种算法。所以说,睡前月薪如果 1w,那么按照五险一金全额缴,公司 1+月薪得到的成本可能是 1.3w 起。

不要带着任何有色眼镜去看农民工,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如果你们有兄弟姐妹在工地干活,那么你们将会知道这是一个风险巨大没有任何保障的工作。例如,尘肺病,腰肌劳损等。而我们做办公室的,看似体面,但却是风险和保障上相对会好一些。或者不相信就去查一查快递和外卖行业的送货员年交通事故平均值是多少就知道了。

同时也不要迷信任何高薪,以前大公司流行拿所谓的高薪、期权、股票、多少多少薪来吸引一大堆简历,但一旦成功入职后或者转正后;大部分人经历的将是无休止的加班、办公室政治、价值观、拥抱变化等等。
等年长一些,身体一堆病,最后如果不慎病倒或者去世了,搞不好可能还会被公司恶心一把,甚至还会有其他同事会在各种场合数落你;这就是人性的冷漠!

最近几年中小、微型公司也开始流行大公司的套路了。事实上什么叫做合适的薪水?

看时薪和是否有生活成分,如果被工作占据太多时间,那么在我之前呆过的一家公司里曾有这么一句话:“有命赚钱没命花钱”。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世俗和浮躁,人和人之间感情也越来越淡薄,甚至有些人把“利用”和“斗争”当作家常便饭,说到底是啥?物质欲太强烈,月薪 1k 的看着月薪 2k 的,月薪 1w 的看着月薪 2w 的,一山望着一山高而已。

我也是经历了一大堆破事,被迫深陷漩涡之中出来后来明白的。一些打着高薪但时薪低的岗位或者公司,均是耍流氓!

2017-06-09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窥视自我], *生活*, now-way, 思考

不要轻易的羡慕所谓的高薪,而是要看时薪、前途和钱途已关闭评论

【个人感触】为了自己身体或许应该共同抵制“富士康”式的IT企业

  • 何为“富士康”类型的IT企业?
  1. 起薪低,靠加班工资拉高收入。
  2. 起薪似乎很高,但时薪低。
  • 先说说我的工作经历:

第一份工作在人力外包公司,被外派给睡地铺的传统行业的通讯商。加班很多,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9/10/6。起薪不高,晚上加班不给钱,但可以报销打车费,周末加班给一倍工资,五险一金按照最低交。一待就是2年半,后来离职。离职之处没啥感觉,办完交接手续后,休息的第三天开始,发现后被僵硬疼痛,整个人重感冒半个月,无法进食或进食困难(一吃东西就恶心),开始出现低血糖之类并发症;卧床近一个月,期间脸发黄但没有黄疸(排除肝炎)。身体体重减少10kg,医院只检查背,结论是劲膜炎。

当然可怕的还不只这些,还有毕业时体重只有76kg(168cm的高),在该企业时最重有100kg,离职时有82kg。可见亚健康多严重。当时我选择去这里,那是因为当时通讯还是很火热的一个行业。觉得就算做个外包也自豪。

第二份工作是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选择去他们公司,主要是因为主观认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应该很平稳了,并且也受够了人口规模大的公司的政治文化。这家公司的好处就是不加班,但是混日子的人多,斗争也很厉害,没多久我就离开了这个乌烟瘴气的地方。

第三份工作,相当于内部创业型公司,公司本身也没有什么制度,但缺点是离家远,上下班路程大约是2-3个小时。随着后续老板的小心眼和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在这家公司又再次体会到了身心同时疲惫的情况,加班+各种斗争。由于需要背负着一些责任,但是又没有实权,导致整个人压力巨大。身体体重狂飙,休息时间被各种占用,情绪不稳定等。后来受不了,换工作!

第四份,也就是现在的这份加班不常见,离家近(10km以内),公交直达,也可以走路(路基本是笔直的),不需要面对太多压力。下决心要减肥,然后骑车上下班,接着把手摔骨折。打着石膏上班,公司也没有为难我,打石膏期间公交上下班弄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取量。截止到今天用体脂称测量的结果显示,基础新陈代谢逐步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体制率有少许反弹但总体微幅下降,肌肉率总体微幅上升,水份微幅上升,内脏脂肪从20到18了,睡眠进入正常循环,情绪恢复正常。

  • 今天反省我自己:

看来工作的压力和节奏还是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变化,甚至影响到情绪,让我们变成不是那么友好的人。其实对于一些企业主来说,他们稍微放慢脚步自己不一定会死,而且还能让更多的企业一起进来分蛋糕,正因为人太贪了!

写到这里,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因为说人贪就要说人的七宗罪。其中有一项就是傲慢,话如果说的不够”恰当“要么可能会被拥护者们喷,要么又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我得到的结论是,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让自己能多活一点,或许我们该抵制”富士康“式的企业。同时也不要随意把任何一家企业”神化“,因为企业又不是属于你的。

 

2017-04-29 | | [心理学], [窥视自我], *生活*, 思考

【个人感触】为了自己身体或许应该共同抵制“富士康”式的IT企业已关闭评论

【我也不想本末倒置系列】离家十多年

  • 为何我要写这篇博文?

可能是因为年纪的因素,有可能是无病呻吟,更有可能是我想去改变或者我无法改变的事和人。刚好现在有一只手骨折可以“闲”下来考虑一些事情。我走过的一些路以及当时的一些心态,似乎可以用几首歌来表达。所以每一个时期的描述,我都会带上一首歌。

另外,若你不知道我博客地址又能看到这篇博文,那么你可能是幸运的,也可能是不幸的,因为我是一个有选择性分享想法的人。

 

  • 简单说说我和我的博客!

简短介绍一下我,老家在云南一个小城市的,IT行业;我自己文笔并不好,但这个博客我坚持写了大约8年。一方面用来做我工作上一些技术的笔记,另一方面作为我定期回头看一看之前的一些经历,在心理学上算是一种思维整理和自我认知强化的过程。

我为什么会写这篇博文,因为通过这次摔伤和结合今年回家过年的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写出来了,可能说一说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会对他人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接下来我会按照我不同的观念期进行描述我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

 

1、烦躁、焦躁,想离开家出去看看(想飞 – 任贤齐)

从懂事开始,我就知道一件事,我和哥哥相比,我是相对受到溺爱的人。小时候我除了穿我哥的衣服外,我还会有很多新衣服,而我哥新衣服并不一定会比我多。小时候我很壮实,而我哥看上去还好,但是似乎身子比我单薄多了。在我是一个很调皮的人,也常常被邻居的小孩欺负,也常常被幼儿园和学校小朋友欺负,基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

老妈在我身上寄托的抱负有点多,五年级的时候由于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与遇到让我感到满脑疑问的老师,致使中学升学考试一塌糊涂,靠借读费进了重点初中。由于巧合,到了最复杂的一个班级,第一次发现原来除了学习世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

初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以及自身各方面的原因,成绩一直不理想。老师们总是喜欢虚荣的国度宣扬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以及不管回到家还是去外婆家吃饭总是被作为典型说教,以及|恐吓式“吓唬导致很烦;当时电脑游戏正在逐渐流行起来,心思也渐渐不再学习上了。

刚好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哥考上了重点大学,读书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到他的前几届有人在外面读大学,然后留在外面,日子各种好过,各种体面和虚荣。那是我开始留意了读大学这件事,但念头归念头并未成为实际行动,一转眼到了考高中,考试结果不言而喻!去了职高读了半年,被职高的混混欺负,然后用200电话卡和老妈在电话里谈了一个上午,最后决定转学到重点高中。

到了高中,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我当时头脑发热想象的那样,现实给了我一重击:全班倒数前十。

起初我并不以为然,只是觉得有些丢脸,因为这所高中和我当时读的初中是同一家,因此有很多熟悉的面孔(老师和同学)。而我作为一个职高生转入的消息很快被几个好事又喜欢攀比的同学传开了。渐渐的,我就逐渐成为“熟人”眼中的反面教材,当时心中也很不是滋味,但并未作出太多的实际行动。因为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化学和生物是我相对感兴趣也还算能学的进去的两门课。

在一次晚自习的时候,化学老师和我的一次谈话,我决定似乎要拿出一些实际行动了。从化学、生物入手,我将成绩逐渐提高到及格和更高的分,接着再从数学物理等其他科入手,高中三年级,成绩不仅在提升而且还出现了反超部分人的情况。

转眼要进入高三了,高考也即将迎来,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了我同学那借来的一本学生杂志(读物),有次我妈在收拾我的书包时看到这本我忘记归还的书,然后顺手就帮我订阅了一年的期刊。每个月总是有所期盼,盼着期刊的到来。期刊里面偶尔会说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外,多数会提及一些已经在读大学和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人的轨迹。时不时的还会有一些成功学的鸡汤文在里面。

通过这本杂志,我越看越想“走出去”看看,非常想脱离这个枯燥和烦恼的环境,也想过上光鲜亮丽的生活;然后就到了高考。

那时候我们是先考试,再填支援。考完之后,我对自己的考分多少有一些数,所以报考的院校就划分在了二本和一专两个范畴。当时家里希望我留在云南,但由于受够了各种烦恼,所以我把支援目录手册周哦你和云南、经济落后地区的大学全部剪下来烧了,留下了沿海省份和发展较好的内陆地区。

在和家里博弈的过程中,一方面坚定了意志,另一方面也做了部分让步。巧合的是第一志愿就被录取,接下来就开始了杭州和大学的生活。

2、社会这个染缸(为自己骄傲 – 任贤齐)

进入大学以后,由于之前太烦家里唠叨,所以和家里做了协商。生活费每月500(2006年读大学),加之学校里的富家子弟也不少(发达地区的人收入较高,子女生活费普遍在1000或者更多)。所以一直过着穷学生的生活,当时心中一心想着如何进入社会赚大钱之类,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还是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考研,但最后还是无奈放弃了。

刚步入社会,成为社会廉价劳动力的我们(当时应届生工资在2000-5000,一般多数在3000左右。)

当时感觉各种自豪啊,大学本科毕业生(其实是实习阶段),还能养活自己,各种对生活的美好和向往接踵而至;但好景不常,很快就开始体会到了社会的复杂,工作上同事之间的各种勾心斗角;遇到事情各种的推脱和指责。加上工厂性质的文化渲染,让人很是烦恼和头疼。

当时心想:“不想在这个鬼地方呆多久”。所以转眼间就换了工作,新单位和之前的公司性质差别不大,但唯一的好处就是这家公司人口规模稍大一些,看似相对正规,各种制度和福利也相对健全。由于是刚刚换的工作,而且工资有了提升,环境相比之前好些,所以那一股自豪感又自然而然的冒了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在逐渐凸显出来,不过比起上一家公司来说的话,已经好不少了。

但由于工资上调无望,加之加班多的受不了,转而又换了一个工作,这次的工作工资有了小幅上调,但由于内部斗争过于激烈没有待太长就走了。

转而又换了一个工作,这个工作待的是最久的,也是最为矛盾的(在换工作的问题上),但最终由于老板的后宫式经营和部分勾心斗角,我选择了离开。现如今回过头去看,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屁事,以及老板的心胸狭隘,其实可能大家会好很多。

现在刚到的公司,由于时间还比较短,暂时不做任何评价。

可以看到,进入社会以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欲望。一个人对金钱的欲望,对名利的欲望,以及对地位的欲望。人的大部分时间也耗在这些地方,我的几次换工作也是因为他人的斗争而误伤,以及我对钱的欲望,想要快速证明自己。

这么几年下来学会了不少鉴别人和矛盾的方式方法,但我也失去了当初的那份纯粹的心态;现在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维护好现有社会属性。当初觉得美好的事情(社会),现在看来那只是围城而已。

 

3、每次过年回家,同样的地方不同的画面(老地方 – 任贤齐、停止吧时间 – 姚光庭)

每年过年我都会回老家过年,随着这几年收入见长,以及家里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回家的次数也在增多。

过年回家,我都是采取最佳省的方式,即综合路费也要综合路程时间。就这样坚持了这么多年,到后来由于一些因素,我听到了家里人逐渐有反对我家过年的想法。

站在我的脚去看,这种反对大致分为几种:报复心理、觉得我傻、觉得我多事、其他。

报复心理,由于父辈们关系过于复杂,也过于简单。不让我回家过年的原因并非让我远离矛盾,最终还是想通过我不回家过年的行动让另一方得到一些教训而已。

觉得我傻,因为每次回家我都按照最佳省的方式,所以就会坐一些半夜的飞机,或者飞机转火车什么的。他们觉得过年回家一次就这么几天,还这么省会很累的。

觉得我多事,主要还是无意或有意的、被迫或主动的设计到了父辈们的矛盾来,导致矛盾多方有话柄可讲,有话柄可说。

其他,这个没必要多说。

我想说,正是因为小时候对家里环境的烦恼,以及读大学之后家里父辈们的层层矛盾,让我对老家时不时的产生了心理恐惧和阴影,这也是我不愿意回老家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大家都闹过去一阵子了,相对安静下来之后,我又觉得可惜。因为现在我需要随波逐流,努力维护好我的社会属性,如果再有所变动可能会体无完肤。

是什么时候我开始认识到每年都要过年回家?是有一次我在杭州过年,以及一次回家过年不经意的看到外公外婆的变化时,我才明白回家过年的重要性。有一次和外婆打电话的时候,阿姨接过电话来和我讲电话,大意是:“你过年回来看一看吧,你外婆越来越矮了”。于是当年回家过年回家的时候,我就特别留意了一下外公和外婆,又留意了老爸老妈。

每一次回家过年,走进的是同一道门,但围在一起吃饭的人在发生变化着。小时候,外婆的兄弟姊妹们,还有父辈们,还有我们小辈们,我坐在一个并不是非常宽敞(60平米)的家里吃饭,后来外婆搬了大一点的家,还是同样的人围在一个更大的地方吃饭,那时候挤的我们小屁孩们只能坐在大门外的石头上吃饭。同样,我们几个大家子都会互相串门(去舅公,舅婆家吃饭一样)。

现在大家的物质条件在渐渐转好,但同样的一个客厅由于不需要考虑很多人作者吃饭的问题,正在被沙发盆栽填充着。过年的时候大家同围坐在餐桌前,似乎吃的都很香;但试试上缺少了家的味道!年迈的不是不能远距离活动就是要照顾子孙辈,或者还被一些矛盾和琐事困扰着。年轻一些的人,不是因为任性,就是由于某些借口而缺席。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聊的不再是哪里买的菜好吃,如何做才的问题;而是尴尬的气氛或者把社会上的属性带到家里来。“聚”成了空话和形式,互相躲着成了事实。

我看到的长辈

外公精神面貌大不如以前,有时就连喘口气都需要很大的力气,眼神不再像以前有神,给人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

外婆的身子越发佝偻,外婆年轻时候有些发福,但近几年缀皮在逐渐增多(体重下降)。

老爸,头发白的更透,似乎快透明。小老头的样子日益凸显。

老妈,比前几年更老了。

舅舅,白头发也在增多,精神面貌大不如以前照片上的那个年轻

舅妈,通过外表就能看出年纪的变化

阿姨,给人浮肿的感觉

叔叔,见得不多,只是身子比以前单薄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衰老越快的人,变化越大,衰老稍慢的人变化稍少一些。

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一部台湾的电影《亲爱的奶奶》。才真正的意识到什么叫做见一面就少一面的意思。所以,过年回家成了雷打不动,不管有多大阻力都要回家的一个必须行动。

 

4、(阿公 – 阿牛)

去年外公去世,我既不意外也非常意外。

意外的是,太突然,过年的时候才见面的。

不意外的是:

早在几次以前回家的时候,我就看出了外公病情的恶化。

在前几年,我实在不敢和其他长辈说太多我的一些看法,只能找我老爸说我的想法:

子女不合,最后倒霉的父辈。因为子女们有收入,父辈们还在习惯性的会或多或少的考虑子女的事情。所以最后大家反而会忽视了父母。

父母一生只有一次,那些矛盾的焦点无非只是一些口舌最多就是一张购物卡的价值,没了可以再挣码单父母没了能换吗?

还是尽量劝劝我妈,退一步不要太过于认真,一家人又不是外人!再说只要是身陷家庭矛盾的漩涡里,要说是谁的错其实很难,因为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点问题。

随着近几年我工作忙起来,家里的脑顿我很少了解,家里也习惯性的让回避,所以很事情不得而知。

就在去年的时候,我妈突然说要来杭州,我感到非常困惑。说的非常急迫,而且价值哇噢宫身体不好,理应不该来杭州的,但考虑到外公身体可能有些新状况,她可能又因为这个事情和她的兄弟姐妹们闹矛盾了,所以处于环节矛盾的想法,帮他买机票来杭州。事实上我当时就很想问是什么情况,但由于工作上很忙,以及部分奇葩同事和他们项目上搅和到一起,烦恼不堪。所以就忘记了这个事情。

直到某一个周六,加班路上开这车看到舅舅打电话过来。停好车后会拨回去,听到的是舅舅哭着和我说外公不在了。起初因为他哭着我没听清,好几遍之后,我才听明白。当天上午订好我自己回老家的机票,接着就和老爸老妈说了这个事情。

晚上回家后,老爸老妈神色慌张,我就劝他们回家一趟,花了些口舌才把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就回家了。

很可惜的是,回家的这段时间里,还是有着部分奇葩同事没有放过我(其中还有少部分人知道是因为我外公去世回家的)。所以这些人也被我牢牢记住了,实在没有办法,这事不能轻易的算了,你说呢?

 

5、欲望不止,对谁都一样!(30++ – 阿牛)

在维护社会属性的同时,渐渐的也有了部分积累。有时候就有了选择困难,刚踏入社会时,我需要赶快养活自己,心怀理想要干一番事业,随着对社会的认识增加之后,明白了什么样的难度是可以到达,什么样的难度只是徒劳而已。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没错,人就在本能与欲望之间分不清楚,生存是本能,欲望是本能与思维演化出来附属品。曾经觉得高高在上的事物,当能够达到时,有时人就会失去了兴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对个人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渐渐的考虑问题就会趋于复杂,更多会去考虑事情的多个面。面临选择时就会存在舍和得,如果舍的部分并不是很重要时,自然不会形成选择困难;怕就怕“舍”的是重要的东西。

现在应该处于一个尴尬的,迷茫期。

 

6、父辈们!(还有我 – 任贤齐)

人之所以可怜,不是因为自己不思进取,而在努力挣扎时没有援手身处。人之所以可恨,那是因为当明确指出有问题的时候还是稍作收敛或尝试正面去理解。人所以可怜又可恨,那是当又援手伸出时,自己不做客观的去理解和分辨,过于主观、固执、思想不是正想和积极的,久而久之援手逐渐离去以后,遇到困难时自己又在挣扎;当周围的人想伸出援手之时,介于过去的经验均收手不伸。

人人都会老,人人就会要到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人的关系就如有一张蜘蛛网一样,每个人在这个网中属于某一个“节”,联系和维护着周围人的关系。如果某一个“节”没了,那有可能会发生关系网的变化。

正如之前提到的,子女不合苦的是父辈。因为子女小时候,父辈是家庭这张大网的主要两个“节”,随着子女成年,具备一定的行为和思维能力后,子女在这张网中“节”的作用会日益凸显,随着父辈活动空间的缩小,他们这两个“节”的功能会逐渐退化致仅仅是一种微妙的“粘连”的关系。如果子女之间的矛盾不断,甚至更大,会引发整张网关系混乱或者断裂;这事父母就能会增加活动,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把整张网拼会原来的样子。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父母中对这张网的印象还停留在大家小时候,而子女成年之后,“节”的主力部分在发生了变化。

所以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想让整张网回复正常,只有新主力”节”来构建新的连接,这才是最自然和正常的。

可惜的是,嘴上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首先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自我认知水平不一致(情商),每个人的诉求,树造的性格不同,所以要做到一直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需要一个组织者,但对于中国人来说,组织、控制、领导等词语被理解(解释)成了虚荣和面子,所以如果要选举一个组织或者领导者的话,这又会成为一个矛盾的焦点。

那要想恢复这张网到底是不是伪命题?不是,其实很简单也很难!对待家人时:

少将一些社会属性带进来,例、猜忌,勾心斗角,过于讲究原则,利益争夺。和我哥相处时,我偶然的实践了“难得糊涂”,在部分和钱、利益有关的事情上采取糊涂账的方式过去有,当然其实大致估计一下,最总还是我得便宜;但这也不要忘记,不是因为接着继续占便宜,而是在有能力之时如何让对方占一把一模一样的便宜。

这就是除了烟以外,吃的方面我买我自己的东西我势必会带上他的;对于穿的,我会让他自己看然后再买给他。油卡我充好丢在那,谁要谁去加油,没钱我再继续冲,他的保养车子,我开去做比他更贵的保养一样;吃一点小亏会换来更和睦关系。同样就像我最近骨折,他直接请假一周在家(当然也有他有点懒)。

如果不尝试换位思考,就没有换位思考的习惯。每天都是认为:“我的好就行了,我过的简单快就好了”。虽然你每天过得很好,但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假设的前提是明天也会像今天一样好。但如果在一张破碎的家庭关系网里,当你到你父辈那个年纪时,你会怎样?

因为我们小辈的环境是你们给的,你们教会的,我们模仿你们似乎也没错吧?

不过至少趁我们还年轻,似乎一切都来得及,最不济因为还有我们。

 

7、(外婆桥 – 任贤齐)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就一直在找各种反面教材。成功的例子并不能给人多少有用的经验,往往是那些失败的经验能够让人少走湾路。

我一直强调:用进废退。

我只是觉得年轻时候多考虑问题,以后会给我带来一笔财富。世上最难的问题我不认为是证明1+1=2,而是协调和处理人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风儿吹着树影摇
摇啊摇到外婆桥
想着我的好宝宝
亲爱的你是不是已睡着
月儿高高窗前照
想你的心飘呀飘
飘进你的梦里瞧瞧
姑娘想着她的花桥
我要带你到天涯海角
拜访春天向它说声早
管它漫漫长路路迢迢
爱的路上有我陪你跑
走过秋天向它问声好
就算漫漫长路路迢迢
你说好不好
雁儿飞过柳树梢
相思总是催人老
花儿含羞在偷笑
心事不说有谁会知道
心事不说有谁会知道

2017-04-04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生活*, now-way, 思考, 我也不想本末倒置系列

【我也不想本末倒置系列】离家十多年已关闭评论

【心态、矛盾、心理】乡愁 & 小小鸟 & 送别

刚才大致回顾了一下这么几年过来的博客,好像关于谈论家的事情不多。当然也看到了好玩的东西,学生时代的我还是挺好玩的。

算上读书时间离开老家已经有10年多了。小时候, 比较烦家里大人,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大人也爱唠叨,所以巴不得离开这家,考大学的时候就特意报考了离家远一点的,并且还是沿海一带的城市。后来就去学校报到了。

当初我还记得,刚开始读书那一年不是很适应集体宿舍生活,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招人厌的室友,所以当时也很郁闷;后来才知道读的学校理工科并不是很好,所以趁室友不在的时候,拿起座机往家里打了电话,想回家复读重考。后来和父母争执了一段时间,无奈沉气继续读到大学毕业。

每年寒暑假前夕和外婆、父母打电话就是说回家要吃过桥米线………等等东西。大一大二时回到家还没啥,除了打游戏就是睡觉、吃饭,老家是个小地方也没有啥可以游玩的地方,所以渐渐的就开始觉得暑假无聊起来;大三开始暑假就开始留校,跟着老师做点事情,一方面为了学点东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挣点钱。起初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一方面可以挣钱了,也能学点东西,另外可以远离父辈们的唠叨。

一转眼到了大四,临近毕业,整个人就开始处于恐慌状态。因为面临着回老家还是留在杭州的问题,家里父辈们也开始电话催我回家工作事情。事实上我学的专业回到老家就要面临转行的问题,另外也确实厌烦父辈们之间的唠叨,所以在压力下还是找了一个杭州的工作暂且安顿下来了。

一转眼就是两年多过去了,工作嘛总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后来就换了一个工作。换到了一个不算正确的地方工作,进去就遇到了人事争斗,为了以后,我还是沉着气继续学东西,刚好也遇到了一个还算愿意帮我的人,然后开始了独自学chromium的路程。迫于人事斗争的压力,最后换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开始接触webrtc,也算是chromium这条路线上的;在音视频上的工作和学习就持续到现在。

一转眼就这么几年过去了,回过头去想一想,当时还觉得日子过的真慢。现如今觉得过的很快!

工作以后,每年都会回家过年,今年也不例外。但随着年纪变大,对回家这个事情就有种说不出的想法;看着老爸、老妈、外婆,加上2016年6月外公刚刚不在,心理就有一些想法。

放假在老家的时间越久,心理就就有矛盾。一方面觉得大城市压力太大,不符合我对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老家这边没有我能做的工作,同时父辈们虽然没有以前唠叨了,但还是有点唠叨,各种情绪交加。

大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说过,杭州这个地方容易出思维细腻的人。我并非杭州人,但似乎在一点点的被杭州的一些文化影响着。小时候老家,有很多外来人口,一直不理解这些外来人口为什么要来我们这几年甚至几十年然后又回老家了,现在似乎渐渐的明白了。

其实回顾走过的这些年头,以及多次询问自己真实的追求是什么时,得到的答案让我感到简单又困难:普普通通的生活!

小时候因为嫌家里人唠叨,大学的时候是有就业恐慌(一方面自身造成,另一方面学校老师渲染起来的),工作几年后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情绪。如果把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调进行修正,经济发展不再那样过度的失衡时,可能我会选择回老家,亲情不可丢。

具体的心态,就让下面的三个段落来表述就好。

 

余光中 –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任贤齐 – 《我是一只小小鸟》

有时后我觉得自己
像一只小小鸟
想要飞
却怎么样也飞不高
也许有一天我栖上枝头
却成为猎人的目标
我飞上了青天
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每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总是睡不着
我怀疑是不是
只有我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
未来会怎样
究竟有谁会知道
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
我永远都找不到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想要飞呀飞
却飞也飞不高
想要飞呀飞呀飞
却飞也飞不高
我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
这样的要求
算不算太高
所有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啊
你们好不好
世界是如此的小
我们注定无处可逃
当我尝尽人情冷暖
当你决定为你了的理想燃烧
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
哪一个重要

 

朴树 –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 酒一杯 声声喋喋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2017-02-05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窥视自我], 思考

【心态、矛盾、心理】乡愁 & 小小鸟 & 送别已关闭评论

选择离开一家成长中的公司,实属无奈!

就在最近,我做了一个决定,离开现在所在的公司。这个选择实属无奈!

为何这样说?因为这家公司目前在某一个细分行业上算是成长中的公司,况且产品中有一定的产品是我直接参与或主导的!

选择离开最根本的原因是啥?

1、老板!

2、以前的领导!

3、该裁掉但不裁的员工!

4、现在的领导!

5、未来!

 

— 老板 —

和老板接触不多,但老板在我的印象中并不是很好,大致用这么几个词汇描述一下:

1、抠门(其实我想理解成自私)

2、过于激进

3、不懂得尊重员工

4、想学大公司把自己“教主化”或“神化”

5、主导了一部《宫心计》

 

 

— 以前的领导 —

以前的领导,这个领导和我接触相对较多,好坏印象均有,但最让我受不了的印象大致有:

1,刚愎自用(上任CTO之后表现出来)

2,过于强势或者说喜欢强压

3,有一定的信口开河

4,很喜欢调侃人(不是一个懂得幽默的人,把调侃当幽默)

5,不作为(在管理上的事情有一定的不作为,没有做好服务下属),对于一些合理的诉求一般是睁眼闭眼。例如强制塞人的情况,或者遇到不行的人时不愿意进行调整(一般不行的人基本都是他自己招进来强塞给我的)

6,喜欢饶过我插手我组内的工作(这个破组长不是我相当,当时是他要让我当的,结果还要插手,这是什么意思?)

7,很多时候,表面上要和我商量事情,其实有时心中已经有定局,只是让我屈服罢了。

8,后期招了好几个基本不能干活,薪资又很高的人,其中有一个人还和我有很严重矛盾(这是最不能忍的)

9,下属之间出现矛盾时,不及时介入,或者睁只眼闭只眼。

10,不懂得尊重人!

 

 

— 该裁掉又不裁的同事 —

为何这么说?这些人不是能力很差,就是喜欢好斗(争权夺势)。其中有这么一个人和我矛盾很严重。

这个人号称从B公司出来,来到我们公司时,一副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给人感觉就是:“我来你们公司是很不情愿的”。

找他商量问题的时候,基本不等听完话,就开始教我写代码。真的感谢他的指导,因为我只是问日志需要输出到什么地方(我们提供一个SDK,我在考虑日志一致性的问题)。

后来我在做图像处理的时候,最终我也做出来一个demo可以跑了。对方当着所有的小头头问了我一句话:“你们图像处理是不是调一下opencv的api就好了?”  当时我苦笑了一下,回到:“我们主要用目标检测。” 就这样这位大神还不停止发问,继续问是不是调api。看来这位大神真的很厉害!

接着以前的领导下来,新的领导上位。新官上任三把火,调整整个组织架构,我的组就被拆掉(当然我也很乐拆掉,因为之前领导留下的那些坑人同事,我就可以和他们告别了!)谁知这位大神和别人私下吃饭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某某组如何不拆的话,不是他走就是我走”。当然他会说句话的原因之一,是我有一次多管闲事,私下找他聊了一下:“收敛这点,不要这么狂”。会找他的原因很简单,原因还在于外界以为我和他是一条船上的蚂蚱。

关于同事的问题话就说到这里了,其实这也只是最突出的一个(事实上确实也是,他一直想做CEO和CTO这个位置)。当然也还有很多应该裁掉但不裁的人。

 

 

— 现在的领导 —

现在的领导。现在的领导其实我并不看好他,主要原因他是专注业务部分,技术上还是有些不懂。另外就是管理能力不行。所以这么大的摊子他应该管不下来,从长期上说老板那个尿性,他早晚也要被换掉。另外还有就是分赃不均了。同样在做事情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尊重人的情况。

 

 

— 未来—

我不看好这个公司的未来,首先老板就这个尿性,公司如何继续的成长下去。另外一个上面的这些类型的人也会制约着整个公司的发展,从长期去看,这个公司没什么希望,所以只能走。

 

 

在这个公司,很有部分产品是我参与或者主导(独立)做出来的,要说感情是有一点,也不想轻易的把所有的成绩让给别人,但真的实在是无奈!至少我选择离开,加入新的公司,或许还能有新的技术高度和发展;同样在这个公司我所积累的东西,我也可以带走,因为那些都在我的脑里,谁都拿不走。

 

2017-01-21 | | [心理学], [窥视自我], 思考

选择离开一家成长中的公司,实属无奈!已关闭评论

【吐槽2016,展望2017】因祸得福的一年

该回顾一下2016了。其实2016遇到的事情还是蛮多的,奇葩的事情也不少。

2016主要经历了几个事情:

1,两连逼宫的一哥们上书,老板接机换掉一直想换掉的人

2,各种啥鸟程序员逐渐浮出水面,各种坑爹事情逐渐躲起来。我一点点的变成了吃瓜群众,无力。。。。

3,改朝换代当天,摇到车牌。悲喜交加。。。。

4,2016年回顾了2015和之前做的音视频技术,整理了一部分音视频的技术点,收获不小。

5,图像处理的demo在不情愿被逼迫的情况下被成功捣腾出来,方法刚好和正确的套路一致。然后逐渐从demo捣腾成“玩具”。

6,2016下半年遇到各种不开心的事情,但刚好在年末时节,出现了神转折。

7,站在当前,回顾以往。当初坚持的持续学习,持续深入的目标没有错;之前的投入,如今已经一点点收见成效了。

8,常常被人说:“你怎么这么累?” ,“你想的简单点”,“不要总是愁眉不展”。起初我还出现了很严重的自我怀疑,现如今事实证明了,开始进入我阶段性收获的时节了

 

 

2016的总结: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太过于随大流,更不要过于随性。社会不简单,但也不是非常复杂。遵守和学习社会的规则重于其他任何要素。

2017展望:要么继续把音视频做好,要么就深入下去,把图像处理基础打好。未来不要想着两个都能做精,但两者融合到一个使用场景中会是一种趋势。

2017-01-09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窥视自我], 思考

【吐槽2016,展望2017】因祸得福的一年已关闭评论

【teamwork、队友】停留在嘴上或形式上的“团队合作”

早在很早以前,我一直在和我的合作伙伴(和我身处同一个团队,与我一样处于负责人头衔的的)在灌输一种观点”团队合作“。

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在工作上做的事情都有可能给项目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大家一定要学会收敛自己的个性,要学会凡事都商量一下,不要什么时候都很喜欢主观判断然后下结论或者判断。

可惜的是,我这句话有点抽象,要解释清楚“它”;需要“失败”与“成功”的经历,并自身多次去反思才行。

就在最近的一周,合作不协调的团队开始出现了裂痕,加之外部压力,团队开始出现被动分裂。其实我本以为,之前我说过那么多就算大家不明白,这次的经历和经验已经能够让大家足以学会试着收敛和团结。可惜的是,没有见到多大的改观,可谓树倒候鸟飞;越是危机关头越能看得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品质。

就在最近的大规模人事变动里,渐渐的就证实了曾经那些称兄道弟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修养。凡事没有处在危机时,人对待该事的态度大多都不愿意去观察负面的成分,有甚者还出现厌恶的心理。所以当遇到负面成分占主导时,大部分人也寻求逃避、本能反应等(跳槽、内耗、内斗等);实为不择不扣的蠢货和傻子。

在很多事情上,人很难做出逃避,多数要选择面对;例如极端大到国际争端,小到两个人之间的口角之争。逃避仅仅是人的本能反应之一,并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当有可能再次遇到的事情时,如果不去解决,问题还在那里。

所以,总结一下上面叙述不完整的事件来看看。

一个配合存在问题的团队,且没有绝对大神参与项目的情况下,导致项目磕磕碰碰(已经是最理想情况),最后刚好公司内部人事斗争,接着导致人事大调整。

大家平时积累了长时间的“气”,终于在同一个时间爆发出来,然后绝大部分人选择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行事,虽然没有出现出格的事情,但人心已经散掉了,各奔东西。

如果站在一个看客(局外人)的角度去看这群人和事,只有“可笑”可以形容,很明显的问题,大家不仅没有意识到,而且事后也不加收敛的乱来。

可见“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嘴上的“团队合作”,而是从认知上的习得什么叫做团队合作。认知缺失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现代的技术在让人变的越来越懒,也在让人的智力水平起点越来越高,但也在让人的认知能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016-09-26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生活*, 思考

【teamwork、队友】停留在嘴上或形式上的“团队合作”已关闭评论

【动机心理学、创造性】看书几个要素 = 理性 + 认真 + 动脑

一下截图是在《人类动机》一书中的节选,这是讲到关于创造性与感觉寻求者之间的一些关系(高/低感觉寻求着):

1

这一节选主要说的内容是创造性理论在某种动机内因(隐)解释下的说明;其内隐解释:

2

说白了,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创造性解释为,我们已经任何了我们的创造性行为,那么我们将会想尽可能的办法去抵制/忍耐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批评等)。

 

如果看书的时候,没有带着理性和跟随书讲述内容的思维一起走,很可能会被误入歧途。因为人的思维很容易出现先入为主的观点;或许大部分人通过阅读这一小节以后会认为,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创造性,就应该尽可能的有抗压或怀疑传统的行为。实际上不然,这只是本书中提到的一种解释(解释角度)而已。

2016-09-06 | | [心理学], 思考

【动机心理学、创造性】看书几个要素 = 理性 + 认真 + 动脑已关闭评论

【反思、困惑、】回首走过的这6年多!

这6年多大约经历了3家公司,算了算,属于跳槽较为频繁的人。

回顾一下这几年的情况:

— 技术层面 —

从最简单的代码填空,到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代码模式编码(反反复复一种模式),再到现在的全新挑战。技术层面越来越难和深,同样也越来越有趣。算是一种小小的成功(保持技术能力的持续积累的前进)。

— 经历的同事 —

从各种小心眼同事,到明争暗斗的同事,再到各种混乱的局面。开了不少眼界。

— 心态 —

越来越烦,整个人看问题越来越淡。

 

为什么会这样?

1,年龄

2,经历

 

年龄暂且不用多说,任何人都会遇到这一个关卡。

还是说一说经历比较有意义:

— 自身角度 —

1,自我定位有问题

2,性格中的劣势克服不够

3,角色变换不及时,存在问题

4,存在一定的孤僻

5,心理抵制部分人和事情

 

— 非自身角度 —

1,公司制度与格局

2,奇葩同事(急功近利 或 好高骛远 或 狂妄 ,等等)

 

 

人最难的不是遇到一个非常难的技术点,而是遇到了很难打交道的人。

什么样的人难打交道?我觉得满足以下3个以上的条件的人就可以视为难打交道:

1,被动,凡事都等着被推动

2,不懂得内敛

3,没有大局观,一切利于从自身角度出发

4,野心勃勃,但无德或无才的人

5,不知道什么叫做沟通与好好说话,动不动就扯着嗓子吵架。

6,不知道退步,处处都要比别人强势,或任何便宜都要占尽

7,拦功推过

 

事实上,人一出生下来都有有棱角的,都是在社会上渐渐的磨砺才变的圆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今,我都一样至少有3个以上的条件是满足的;我也在一点一点的克制和改善。随着对自己心理和言行的关注度增加,也逐渐意识到了部分行为的动机和后果,人也开始迷茫起来。

 

有时候,人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劣势或问题,其根本并非是人性坏。而是蠢或认知有问题,出于理解的出发点去看,或许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但如果你给予一定的宽容对方又不能理解,反而自作聪明的变本加厉,这就是令人无奈的地方。

 

有时候感情因素带入的多了,理性的事情就会很难了;如果不带入感情因素的话,又会让人觉得没人情味。这就是这6年多活出来的结论!

2016-08-17 | | [心理学], [我的认知系列], [窥视自我], *生活*, 思考

【反思、困惑、】回首走过的这6年多!已关闭评论